渦流檢測是一種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的無損檢測方法,適用于導電材料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檢測,在焊接裂縫裂紋檢測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具體檢測原理、過程、優勢及局限性的介紹:
一、檢測原理
缺陷對渦流的影響:探頭在金屬表面移動時,若遇到缺陷或材質、尺寸等變化,渦流磁場對線圈的反作用會不同,引起線圈阻抗變化。通過渦流檢測儀器測量出這種變化量,就能鑒別金屬表面有無缺陷或其他物理性質變化。
二、檢測過程
準備工作:清潔被測焊縫表面,去除油污、灰塵等雜質,確保裂紋清晰可見,避免雜質干擾檢測結果。
設備設置:根據被測焊縫的材料、厚度、預期缺陷類型等,選擇合適的渦流檢測設備、探頭類型(如探頭式、穿過式、點式探頭等)和檢測參數(如檢測頻率)。檢測頻率與渦流滲透深度成反比,高頻適用于表層缺陷檢測,低頻則用于深部缺陷。
實施檢測:將探頭置于焊縫表面,按照設定的路徑進行掃描。探頭在移動過程中,會不斷檢測渦流的變化情況,并將信號傳輸給檢測儀器。
結果分析:檢測儀器會對采集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和分析,通過與標準信號進行對比,判斷焊縫是否存在裂紋等缺陷,并確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狀等信息。
三、優勢
可達性強:適用于復雜形狀和難以接近區域的焊縫檢測,能夠檢測到一些其他檢測方法難以觸及的部位。
靈敏度高:對表面和近表面裂紋檢測靈敏度較高,可檢測出微小的裂紋缺陷,如可檢測到0.05毫米的表面裂紋。
易于實現自動檢測:可與自動化設備集成,實現快速、高效的批量檢測,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非接觸式檢測:檢測時無需與被測焊縫直接接觸,不會對焊縫造成損傷,適用于在役焊件的檢測。
四、局限性
僅適用于導電材料:對非導電材料無效,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檢測深度有限:由于趨膚效應的存在,渦流檢測只能在金屬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處進行,對內部深層缺陷的檢測能力有限,且隨缺陷存在深度的增加檢測難度越大。
難以判斷缺陷性質:檢測時難以直接判斷缺陷的形狀、種類和具體性質,需要結合其他檢測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受多種因素干擾:檢測結果易受被測焊縫的表面粗糙度、電導率、磁導率、提離高度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嚴格控制檢測條件和參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