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損檢測業務咨詢
18896710757


渦流檢測技術的發展簡介—起源與初期應用發布時間:2023/3/28 點擊次數:1270 來源:蘇州阜匯機械制造 1. 理論起源
2. 應用歷史簡述 2.1 早在19世紀末期,人們就發現電磁方法可以用來進行金屬材料的分選; 2.2 在20世紀開始之前,電磁方法主要應用于材料分選和不連續性檢測: 2.3 從1890 1920年,人們致力于研究減少薄鋇板中的渦流和磁滯損耗:1921 ~1935年間,渦流探傷儀和渦流測厚儀先后問世礎。 2.4二戰期間(1935 ~1945年),許多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對無損檢測的需求和先進檢測方法的發展。雷達與聲吶系統、電子儀器和用于消磁船只及磁觸發水雷的磁傳感器的發展也給無損檢測的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活力。 2.5 戰爭結束后,弗洛伊德·法爾斯(Freud. Fars)將用于超聲檢測的超聲探傷儀、福斯特(Foster)的先進的渦流儀及磁強計系統等應用于工業無損檢測系統中。這些系統提供了新的功能,可用于缺陷的探測與定位、材料特性的測試和相對尺寸的無損測量等。 2.6 20世紀50 ~60年代,伴隨著戰爭傷的醫治和工業生產的復蘇,無損檢測技術(包括電磁檢測)進人到一個新的繁榮時期。其中,特別值得一提是由于德國福斯特博士的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動了全世界渦流檢測技術在工業部門中的實際應用和發展。 2.8 20世紀80年代以后,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人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大規模集成電路、各種新型電子器件、超級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的出現不僅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工具,進一步促進了電磁檢測理論研究的深人,而且為研制各種類型自動化檢測系統和數字化、智能化檢測儀器奠定了可靠的電子技術基礎。 3. 早期應用
三年后,D·E·休斯(D.E. Hounsou)用電話作為一種“弦音計”來檢測兩對感應線圈間的不平衡,并首次用渦流法對金屬硬幣進行了對比檢測。休斯在物理學會作了相應的試驗后報告說,如果我們在一對感應線圈中引人任何導體……在這些導體中建立的電流將對初級和次級線圈產生作用,所產生的額外電流與導體的質量和它本身的導電力成正比。若將兩個1先令的硬幣分別置于兩個線圈中,兩者“應完全平衡”。然而,如果硬幣有最輕度的磨損,或者溫度不同,我們可立即察覺到這種差異。休斯把他的裝置稱為快速和精確的硬幣檢測儀,能夠“檢測任何合金”
然后休斯用銅作為參考值100,測量不同金屬的電導率,得出一系列與現在的國際退火銅標準(IACS導電百分比)近似的值。他也對鐵磁性材料進行了檢測,以區分軟鐵和硬鋼最后,他給出了表示合金成分的百分比變化時的效應(銀-金、銅-錫和錫-鉛)。由此,他創立了我們今天所用的渦流和磁感應檢測、分析的基本原則。 蘇州阜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與您分享渦流檢測的知識內容,讓我們一同為渦流檢測技術的提升貢獻綿薄之力。 蘇州阜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無損檢測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開發和管理咨詢于一體的新興公司,旨在為制造業企業提供“質量管控技術、自動化升級、信息化升級及管理轉型”四方位一體服務的公司。 蘇州阜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座落于“太湖明珠”之稱的蘇州吳江,交通便利。公司由多名行業專業成員發起成立,為保障產品品質,公司先后引進檢測、自動化和管理咨詢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員,打造研發團隊,為客戶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文章內容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渦流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