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損檢測業務咨詢
18896710757


射線探傷機無損檢測工作中的電磁輻射污染發布時間:2018/7/8 點擊次數:1757 來源:蘇州阜匯機械制造 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院雜志《探傷法》中就已經有研究文獻提出磁粉探傷中產生的超強電磁場對人體存在危害,然而我國無損檢測界以及相關的政府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至今并未給予重視。 但是,對于磁粉探傷中存在的電磁輻射污染及其對人體的傷害卻一直未見提及,磁粉探傷人員只知道工作時不能佩戴機械式手表,因為手表會馬上被磁化失靈。 一 .什么是電磁輻射污染 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此外,太陽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探傷機小編解釋因此,我們人類一直是生活在電磁輻射的環境里。 但是天然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是沒有損害的,對人體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 電磁波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的輻射劑量下,就會產生負面效應,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并引起人體的不同病變和危害,這部分超過標準電磁場強度的輻射被稱為電磁輻射污染。 應該注意,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是兩個概念,電磁輻射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只有在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后才形成。 電磁輻射污染已被公認為是在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已將電磁輻射列入必須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1.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生物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強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3.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人體自身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這是應當引起警惕的。
|